知乎上市
- 编辑:公门桃李网 - 67知乎上市
近来也有利用离心或其他方法进行土粒粒径分析的,并有不少这类仪器附有计算机等先进设备,但使用范围并不广泛。
本文主要介绍近十年来冬凌草的化学及药理研究进展,为该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做参考。此外,还分离得到:5,4-二羟基-6,7,8,3-四甲氧基黄酮,槲皮素,线蓟素。
研究表明该植物中含有二萜类、三萜及甾体、生物碱类、黄酮、挥发油等化学成分,并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免疫增强等药理作用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食品添加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A*表示样品的红绿值,a*越大表明样品越偏红,反之偏绿。奶油味、奶香味的感官强度在保质期内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有研究指出,奶香味和奶油味主要来自于牛乳脂肪中的不饱和醛、酮类物质,醛酮类风味物质含量的变化导致了奶油味、奶香味感官强度的变化。
乳液的粒径大小及粒径的分布都会影响牛乳蛋白的溶解性、稳定性及产品的感官性状等。三、结论处于保质期内不同时期的巴氏杀菌乳感官品质有较大差异。2.3 显微鉴别显微鉴别主要是将药材粉碎成粉末状,做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粉末特征。
《神农本草经》中把通脱木列为中品,魏朝吴普称其味辛平,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一名附支,生山谷。青荚叶的特征则是茎枝表面有浅纵条纹,质较硬,捏之不易变形,嚼之有黏滑感。由于性状鉴别的方法简易可行,无需器材只需肉眼即可实现鉴别,因此一般市场上常用这种方法。通脱木高1.03.5m,茎直。
王国平等指出通脱木的茎枝呈圆柱形,表面有纵皱纹,掰断后断面平整,有银白色光泽,中部空心或有半透明的薄膜,直径一般为12.5cm,空心直径为0.31.5cm,气无,味淡。左家哺等在2001年研究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分布时发现,通脱木属只有2种,即西藏通脱木Tetrapanax tibetanus和通脱木,通脱木分布于贵州、云南、广西及台湾,西藏通脱木主要分布在西藏。
通脱木功能与主治为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用于治疗湿热淋证、水肿尿少、乳汁不下。现在常采用的通脱木药材炮制方法如下: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切厚片或段,干燥。2 通脱木的真伪鉴别贾敏如等指出全国药用通草类药材的来源非常广泛,涉及7科23种。中国旌节花药材粉末中有少量草酸钙簇晶,喜马山旌节花药材粉末中无簇晶。
通脱木在南方的贵州、云南、台湾、广西、四川等地均有分布,因此得名离南。通脱木经过加工还可以做成饰品,Nesbitt等[7]研究发现,William J.H.在1852年收集到大量用通脱木制作的饰品,包括通草花、通草纸和通草画。旌节花的茎枝呈圆柱形,长3050cm,直径0.5l.0cm,与通脱木相比较细,捏之能变形,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且无纹理和无空心(与通脱木最显著的区别)。从通脱木茎中提取其中心组织,制成髓切片,可制作成画纸,在其上绘制的水彩画生动活泼,色彩鲜艳。
于仲经提出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当归四逆汤中所用到的通草并非通脱木,而是木通,以提醒医师不要误用。本文对通脱木的药用相关收录记载、真假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人工栽培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通脱木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以上研究充分表明,通脱木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其主要有效化学成分可分为5类(表1)。在扬州等地,通草花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者将其制成极具观赏价值的工艺品。
3 通脱木的化学成分通脱木作为治疗乳汁不下、尿少水肿等病症的较为重要的中药材,国内外学者对其所含有的组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单叶互生,叶片膜质至革质,边缘有小锯齿。通过对通脱木的花、叶、果实等部位进行分析,发现通脱木中含有较多的化学活性成分,主要为三萜类化合物和三萜皂苷类化合物,还有少量的其他组分。由于生长在青藏高原上海拔2 800m的特殊环境,西藏通脱木和通脱木相比,形态特征有细微区别,西藏通脱木叶片裂分相较通脱木裂分少,花序较通脱木小,花序排列是伞形花序轮生,与通脱木的伞形花序总状排列有区别等。2.2 性状鉴别性状鉴别是常用的鉴别药材方法,主要通过观察药材显著特征,来判断药材真伪和品质。小通草具小枝,明显具髓。
花序为圆锥花序或伞状花序,多分枝且长,花呈淡黄白色,具有4枚小花瓣。林羽等通过显微鉴别发现小通草药材粉末中有草酸钙针晶,导致品质不合格,推断其中可能混入了虎耳草科绣球属(Hydrangea sp.)植物的茎髓。
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真伪鉴别。在中国民族与地方史志中,《赫章彝族辞典》中记载,通脱木有清热利水,散瘀,催乳功效,当地人用通打根、无花果各12g、红牛藤、对月莲、土党参各10g,煨水服来治疗乳汁不下等症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小通草来源有旌节花和青荚叶。叶似萆麻,心中有瓤,轻白可爱,女工取以饰物,描述了通脱木的生长环境及形态特征,茎髓白色中空是其显著特点。
冬芽小,具26枚鳞片。1 通脱木的药用收录记载通脱木得名于其药材在采集制作时,采伐新枝后去掉顶端部位以及其他部位的叶子,只保留枝干,再用特制的竹竿将采制好的髓通出,以髓入药,故名通脱木。王玉瑛等发现通脱木的显微鉴别特征是药材粉末中具有草酸钙簇晶,且横切面是薄壁细胞,有纹孔,不具有黏液细胞及淀粉粒,与嚼之无黏滑感的鉴别性状相对应。朱华等用显微方法观察通脱木茎横切面,发现其中非腺毛和星状毛较多,外韧性维管束呈环状排列,皮层中部有树脂道。
因缺乏相关的质量评价标准,黎理等用4种鉴别方法研究鹞鹰风的鉴别特征,为鹞鹰风鉴定提供依据。叶片多集中,顶端叶片多且叶片裂分为511裂。
2.1 形态特征鉴别通脱木属Tetrapanax具有花柱离生、单叶等特征,是五加科中多蕊木族中系统发育比较原始的类群,系我国特产属。在通草类药材市场上,小通草占比为70%,通脱木占比为20%。
由此可见,通脱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研究价值。近年来,因其特殊的药用疗效和作为文化产品的市场价值而备受关注,具有巨大的开发前景。
旌节花(小通草)中有薄壁细胞,类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纹孔稀疏,有少量黏液细胞散布,与嚼之有黏滑感的鉴别性状相对应。王玉瑛等发现通脱木伪品(有西南绣球、云南绣球、合萌、刺五加等)一般无空心,无隔膜,所以比较好鉴别。从以上有关通脱木的收录记载中不难发现,从古至今,从国家到地方都认为通脱木具有很高药用价值。因为通脱木的药用部位为其干燥茎髓,来源较窄,所以在药材市场上常见到小通草混入通脱木中,达到以次充好的盈利目的。
广府通草画则是岭南地区(广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府文化的传承,既反映了中西美术的交流,又体现了广州口岸传统民俗文化特色。通脱木经加工后可制成通草纸、通草画、通草花。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外形组织粉末图解》记载,通脱木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最显著的特征是中部有圆形空心或薄膜,若在纵剖面观察,其中部的空心薄膜呈梯状排列。朱华等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通脱木药材,以绿原酸标准品作为对照,若供试品和标准品有相同的Rf值,且喷以2%铁氰化钾溶液∶2%三氯化铁溶液(1∶1)的混合溶液后,显示出相同大小的普蓝色斑点,则可以证明该药材是通脱木。
鹞鹰风是瑶药的一味药材,为通脱木的根和茎枝。《中医大辞典》记载,通脱木含有肌醇、多聚戊糖、多聚甲基戊糖、半乳糖醋酸、氨基酸、钙、镁等等营养成分,其水解物中含多种通脱木苷(Papyrioside),具有抗炎作用。